首页 资讯 正文

洞口县水东镇人大:“蘑菇小镇”的破局实践

体育正文 20 0

洞口县水东镇人大:“蘑菇小镇”的破局实践

洞口县水东镇人大:“蘑菇小镇”的破局实践

水东(shuǐdōng)镇作为洞口县传统农业乡镇,长期面临产业(chǎnyè)结构单一、工业(gōngyè)基础薄弱、信访矛盾突出等痛点。镇人大紧扣“三会三文”精神,以“破局产业困境、助力乡村振兴”为目标,将人大代表履职链条嵌入(qiànrù)特色蘑菇产业培育发展全过程,为水东发展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。 困局:当土地纠纷撞(zhuàng)上产业空心 水东镇下辖7个行政村,2.2万亩耕地中,长期存在土地(tǔdì)碎片化严重、历史遗留的土地确权不清(bùqīng)等问题,导致全镇年均爆发土地纠纷信访案件(ànjiàn)30余起。“村民守着(zhe)薄田等救济,企业望着土地不敢投”的怪圈愈演愈烈,2023年某蘑菇企业因土地连片流转受阻,价值(jiàzhí)50万元的蘑菇基地建设项目被迫搁浅。 面对(miànduì)信访矛盾叠加产业困局的(de)双重压力,镇人大建立“代表联村包案”机制,组建由(yóu)12名农经专业代表牵头的专项(zhuānxiàng)小组,梳理出三大类17项核心矛盾,召开“院落会”43场,以“算清经济账(jīngjìzhàng)、画好共富图”为切入点,在高(gāo)新村等4个重点村推行“土地入股+保底分红”流转模式,代表们成功化解积压3年以上的界址纠纷45起,推动全镇整合连片土地500亩,为蘑菇产业基地建设(jiànshè)铺平道路。2024年12月,当第一辆满载菌棒的冷链车驶入新建成的蘑菇基地时,曾经的信访户老(lǎo)杨在流转协议上按下红手印:“这可比在地头(dìtóu)插‘信访维权’的牌子踏实多了!” 破局:三把(bǎ)金钥匙打开振兴锁 第一把钥匙插进制度创新的锁芯。农经代表小组建立“双轨制”调解机制,针对经营权争议设立法(fǎ)律调解专班,对承包(chéngbāo)权纠纷则组建评议团。在文田村试点期间,法律顾问王(wáng)代表用《农村土地承包法》司法解释厘清5户(hù)权属关系,而以代表为主体的评议团则用族谱地契化解了延续两代(liǎngdài)人的“祖宗地”争议。 第二把钥匙转动产业升级的齿轮。代表联络站(liánluòzhàn)搭建“企业(qǐyè)+合作社+农户”三级议事平台,促成高(gāo)新村落地湖南省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(tóuzī)项目,投资518万元建成5万平方米羊肚(yángdǔ)菌(jūn)种植大棚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20万元,提供100余个务工岗位。在高新村示范带动下,文田村、四桥村依托全省扶持壮大(zhuàngdà)村级集体经济项目,新建大棚发展羊肚菌产业,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加4万元。 第三把钥匙开启治理(zhìlǐ)转型的(de)跨越。镇人大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大力推行“六零”工作法,聚焦责任落实难(nán)(nán)、进度把控难、问题整改难等痛点,探索形成“一张图统揽、全过程推进、穿透式反思”的挂图督战(dūzhàn)机制,实施“云端治理+网格联动”模式,线上通过“智慧人大”平台归集群众诉求,线下组织人大代表开展“敲门问需”行动,推动镇村干部主动认领14件民生实事,形成“问题发现(fāxiàn)在田垄、服务延伸至(zhì)院坝”的治理态势。 新局:从信访漩涡到振兴(zhènxīng)样板 当信访(xìnfǎng)量从(cóng)年均35件降至8件,水东镇用三年时间完成了(le)从“矛盾大镇”到“振兴样板(yàngbǎn)”的蜕变。镇人大牵头成立信访联席会议(liánxíhuìyì)专项工作组,将58名代表编入7个调解队,通过“背对背算账、面对面画押”的方式,建立涵盖土地流转、产业补贴等七大类的信访积案台账。 人大代表(réndàdàibiǎo)走访美村姑农业公司。 在美村姑农业(nóngyè)公司务工的陈家姐妹算(suàn)过账:土地流转金加务工收入,比三年前种玉米增收3.2万元。随着菌棒厂、烘干车间(chējiān)等配套项目投产,2024年涉农纠纷同比下降71%,而(ér)村民人均可(kě)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3.6%。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连片的菌菇大棚,这里已经成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场景。 从曾经的发展(fāzhǎn)困境到如今蘑菇产业“遍村开花”,水东镇人大始终(shǐzhōng)以(yǐ)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,将监督职能与服务发展紧密结合,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成果惠及(huìjí)广大群众,书写出新时代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。
洞口县水东镇人大:“蘑菇小镇”的破局实践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